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业机械厂家

我国循环经济下包装废弃物管理的法律建议二

2023-03-17 来源:榆树市农业机械网

我国循环经济下包装废弃物管理的法律建议(二)

三、用法律手段对包装废弃物进行管理

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对商品的包装废弃物进行管理和规范。而世界各国的实践表明,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使包装废弃物回收再生,最有效的办法是实行立法,用强制性的手段对包装资源进行管理。下面本人将循环经济理论与包装废弃物的管理相结合,以立法建议的形式将二者融合起来并加以法律化、制度化。

针对上述的包装废弃物的现状和问题,建议对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实施全程管理重点突出回收再生和再利用,促使生产、使用、回收、处理、再生与利用制度化、技术化、清洁化,采取建立包装的生产—消费—回收—再生—利用的循环经济体系,以减少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节约及合理利用包装资源。

(一) 包装废弃物管理立法的基本原则

在我国对包装废弃物管理的法规要以循环经济的“3R”原则和产品全过程管理为基本原则。

1、实行包装减量化(Reduce)。在满足保护、方便、销售功能的前提下,包装应是用量最小的适度包装。

2、包装应易于回收利用。包装必须无毒无害而且能重复利用(Reuse)。

3、废弃物能回收再生(Recycle),由原料到原料。

4、在包装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即从原材料采集、材料加工、制造产品、产品使用、废弃物回收再生直至最终处理的生命全过程,均不应对人体及环境产生污染造成公害。

(二)包装废弃物全程管理的法律措施

我们对包装废弃物的管理要从生产的源头开始,一直延续到对其回收处理的全过程,下面我讲这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论述在这三个阶段中的管理法律措施。

第一,实行清洁生产,避免和减少包装废弃物的产生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清洁生产是以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目标,以技术管理为手段,设计生产出最优的生产工艺和产品,以消除或减少工业生产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清洁生产的根本目的是进行无废、少废生产,实现生产过程污染的“零排放”和制造产品的绿色化,即不仅要实现生产过程的无污染和少污染,而且其产品在使用和最终报废处理过程中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损害。商品包装的清洁生产,要求生产者在包装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遵循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经济活动行为原则,使包装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1、包装产品的清洁生产的第一步是应从改建设计入手,在保证包装的保护、运输、储藏和销售功能的同时,要尽量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量。要尽可能采用最小体积的包装设计,提倡无包装的散售产品 。过度包装是不符合减量化原则的。因此建议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要大力实行包装减量化,压缩包装废弃物数量,到本世纪末,人均包装废弃物数量应控制在30千克范围内,提倡占商品价值15%的适度包装。为达到以上目标要严禁过度包装,提倡适度包装;推行简易包装或无包装化;通过有效利用包装尺寸,促进包装集中产品和以少装多的集中服务,促进特殊规格制品运送的运输包装基准尺寸的制定和规格化工作,尽量提高包装商品的容纳量;通过改进结构使产品体积缩小,减少包装材料用量;通过选用新材料或材料改性,提高强度,使包装轻化、薄化。

2、“减量化”是针对输入端的,“再利用”是针对产品时间强度而言的,它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尽可能被多次或多种方式使用,避免物品过早成垃圾,以抵制当今世界一次性用品的泛滥。对包装而言,要延长其使用周期,选用可重复利用的包装容器,提高包装重复利用率,以节约能源和材料 纸板箱、玻璃瓶、塑料桶、金属罐这样的包装材料就可以再活收利用,以节约能源和材料。由此在立法上应有这样的规定,限制使用一次性包装袋、包装罐;大力发展纸包装;积极发展可降解的塑料包装;大力发展轻量化玻璃瓶;大力发展竹包装和各类代木包装;相应发展金属包装。除了选择可重复利用的材料外,如果将包装产品的使用寿命延长一倍,就相应地会减少一半包装废弃物。拙劣的设计会缩短包装的使用寿命。在法律中鼓励提高包装设计质量也至关重要。

3、“资源化”是针对输出端的,它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垃圾,以减少最终处理量,即废物的综合利用。包装产品的设计者要注意选择有再利用价值的材料,以便包装废弃物回收后能重新回到经济循环中去。我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如塑料袋、塑料饭盒等)和其他不可降解的包装材料的使用是不符合该原则的。我们可以从相关法律中规定,到本世纪末,应禁止在发泡剂和喷雾包装中使用含氟物质CPC;应严格限制使用聚苯乙烯发泡塑料EPS,推荐用纸浆模塑、蜂窝纸板、瓦楞、纸杯、纸盒、植物纤维取代EPS作缓冲垫或一次性杯、餐具;应严格限制使用聚氯乙烯PVC,推荐用聚酯PET、热塑聚酯PET取代PVC,用于食品和医药包装;应限制使用一次性包装袋、包装罐,使用也应采用可降解材料的产品。同时对绿色包装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包装再生再利用制品、天然绿色包装材料制品,降解塑料或取代”白色污染“产品的制品,应在税收上实行优惠政策,以示扶持。

第二,提倡绿色消费,遏制和阻断包装废弃物的污染

随着人类进入环保时代,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绿色之风在全球蔚然兴起。绿色消费是广大社会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消费行为规范。作为包装废弃物直接产生人的消费者,需要树立同环境相协调的价值观和消费观,自觉地选择有利于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商品包装朝着“生态包装”的方向发展,推动市场向循环经济方向转变。

在发达国家,绿色消费已成为一种时代潮流,融入人们的生活。据有关资源统计,有82%的德国人和62%的荷兰人到超市购物时优先考虑环保问题;有66%的英国人愿意花更多的钱购买绿色产品;有84%的美国人愿意购买通过有机农业方式生产的水果和蔬菜;有80%以上的欧美国家消费者,把环保购物放在首位,愿意为环境清洁支付较高的价格。绿色消费在我国也有一定的市场,据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调查,有72%的人认为发展环保产业,开发绿色产品对改善环境状况有益;有54%的人愿意使用绿色产品,还有38%的人表示购买过绿色产品。绿色消费往往要依赖绿色标志来引导。就世界包装领域而言,德国率先推行生态包装,使用绿色标志,随后,欧盟、美国、日本、加拿大等也纷纷效仿。“环保标志”是国际标准中的绿色标志,WTO规则显示,凡是获得“环保标志”的产品方可进入国际市场,最近欧盟又重申了产品包装须有“环保标志”的原则 。绿色消费潮流的推动下,人们在选购商品时将不再仅仅关注商品的质量是否合格、包装是否精美,而是更关心商品是否符合环保要求、包装上是否有绿色标志。我国也要借鉴此项制度,在法律中规定实施产品绿色标志。对授予绿色标志的产品,可在关税上给与适当的优惠。国外进口产品,通过申请经考核合格后授予我国绿色产品标志。否则必须收取产品或包装废弃物处置税。

消费者是商品包装废弃物的直接产生者和处置者,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强化消费者环保购物意识,可有效遏制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我国立法要积极鼓励广大消费者认真学习包装的环保知识,优先选购包装简约的商品和易于环保处理的商品;外出购物时要养成自带购物袋的习惯,减少使用”用后即扔“的包装物;鼓励使用绿色包装和可重复使用的包装容器。环保和城建部门要在公园小区街道设分来垃圾箱,引导人们自觉将包装废弃物分类回收。同时,在销售商进货时,要选择无污染、少污染、易回收处理的材料作包装品的商品,要抵制过度包装,在销售商品时,对顾客不提供火烧提供不易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对需回收的饮料容器、非回收容器、一次性饮料容器,销售者应在整个流通阶段向消费者征收押金,以督促其协助回收。

第三,对包装废弃物要及时回收处理

从循环经济的视角看,对一个经济系统的输入、输出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必须立足于整个过程和整个系统,而不是仅仅涉及其中一个环节或一个局部。因此,生命周期分析法(LCA)是循环经济进行微观分析的技术思路。它要求从物质和能源的整个流程,即从开采、加工、运输、使用、再生循环、最终处置六个环节对系统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进行分析,从而掌握全过程、全系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由此来评估系统生态经济效益的优劣。但是循环经济不是一个完全闭合的物质流动模式,要做到资源和能量的完全循环利用时不现实的。如果人们在开采、加工中实行清洁生产,在运输、使用中实施了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尚未能完全避免包装废弃物可能对环境的污染,那么就应该在再生循环和最终处置这两个最后环节,尽可能多地回收和利用包装废弃物,并用环境可接受的方式最终处置残余的废弃物。

1、包装废弃物的回收

环保界一直有个说法说废弃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不是“废物”,包装废弃物也一样是有待开发的“第二资源”。做好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易回收二片铝罐为例,重熔冶炼1吨铝比用铝土矿生产铝节约95%的能源,回收1吨铝可节约4吨铝矿石,400千克石油和焦炭,使排入大气的氟化铝数量减少35千克 。

我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将回收包装废弃物的有效手段用立法的形式予以规定下来。

(1)制定包装制品回收利用的目标。争取到本世纪末,包装制品的回收利用率要达到43%。其中:纸制品包装为40%,塑料包装为20%,玻璃包装为50%,金属包装为60%。

(2) 国家应规定,全国或地方的包装链企业,包括包装材料生产商、包装产品制造商、销售商及负责再循环处理部门联合成立资源回收利用公司,负责包装物的回收及再循环。公司的运营通过带有绿点标志的公司专用商标进行,包装链上的企业需花钱购买公司专用商标许可证才能将其产品投入市场,购买商标的费用按材料、重量、体积计算。公司将在各城市

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欧易okx交易所app官网地址

欧易okex交易所软件

欧易okexapp软件下载